查看原文
其他

强我技能、扬我国威——记第44届世赛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获得者杨登辉

2017-11-03 技能中国

图文: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孙兴伟

  从来没有这样一种浓烈的爱国情怀,会如此强烈地激荡在自己的胸中。“赢了他们,是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。”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、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获得者杨登辉说。


  同一个赛场,同一台机器。杨登辉不仅将同台竞技的日本选手“斩于马下”,更将长期占据金牌榜首位的韩国选手搬下神坛。


  10月19日,当杨登辉气宇轩昂地站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最高领奖台时,阿布扎比的颁奖现场掌声雷动、旌旗飘扬。

狭路相逢  技高者胜

比赛前一天看抽签结果,杨登辉发现,这次竟然是和日本选手站到了同一台机器前。


  “同一台机器,同样的题目,这是一次必须胜利的比赛。”比赛当天,杨登辉带来一面更大的国旗。鲜艳的五星红旗,让中国代表团数控铣项目的工位格外醒目。


  “因为第二天就要比赛,我当天除了熟悉机床,还要校验和检查测量工具,查看准备工作是否都已到位。”杨登辉说,开幕式当晚,他一直在克制自己,尽量不让自己太亢奋,以免影响睡眠。


  上午,比赛正式开始。刚开始模块一的加工,他就被站在工位前的两个日本人给盯上了。


  “他们的说话声和笑声都特别大,站得离我也很近,一直在观察我的操作。”杨登辉说,自己不但没有受到干扰,反而更平添了一定要赢的决心。


  杨登辉告诉记者,由于模块一的工件工作量比想象中要大,到最后结束时,还剩一点毛刺没有去除,其他部分都顺利完成。而日韩选手虽然勉强做完了,但完成质量却不怎么理想。


  在模块二的编程比赛中,由于图纸的难度要比平时训练难度小,杨登辉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编程。


  在午餐时间,专家和教练给杨登辉进行了战术分析,并对杨登辉的心态进行了调整。


  下午,模块三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模块,是得分项最多的一个模块,也是杨登辉比较有把握的一个模块。在整个加工过程中,杨登辉节奏紧凑、有条不紊。


  在做模块三的时候,杨登辉发现,日本选手的加工方式还停留在普通机床的加工方式。这种方式虽然可靠,做简单工件比较好,但面对结构复杂的零件时,又慢又难以控制精度。


  “自我感觉发挥得还是蛮好的。”杨登辉说,对比日本选手的操作,他非常自信。


  尽管如此,杨登辉没有轻敌。在接下来的比赛中,杨登辉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,完美地完成了所有工件的操作流程。

奋勇争先  过关斩将

  一路走来,甘苦自知。当杨登辉站在领奖台上,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举起时,他突然有一种特别释怀的自豪感。


  2011年,杨登辉初中毕业。在经历了一段迷茫岁月后,他决定学习一项技能,让自己在社会上有安身立命的本钱。


  2014年中职毕业以后,杨登辉选择继续竞赛这条路,朋友向杨登辉推荐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。刚一接触数控专业,杨登辉就疯狂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。他报读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2014级世赛班,暑假休息了半个月,就继续参加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。


  从开始训练到广东省赛再到国赛,短短3个月的时间,杨登辉就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。2015年下半年,杨登辉开始了世赛的训练。


  把手中的零件从一件件地摊货,变成一件件工艺品。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,时间总是过的很快。在杨登辉看来,自己的数控人生虽然辛苦,但非常值得去打拼。杨登辉一路挺进世赛全国选拔赛。


  接下来的全国选拔赛中,杨登辉和集训选手有了更多的交流,进步很快。在全国选拔赛最后一场,凭借稳健发挥,杨登辉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。

传承技艺  技能报国

  “其实,当听到全国选拔赛2进1比赛的成绩时,心里并不是特别开心,因为跟一些选手在一起训练接近两年多时间,大家彼此感情很深,谁离开,大家都会难受。”杨登辉说,自己是带着大家未尽的使命继续走下去,直到挺进阿布扎比,直到获得世赛数控铣项目金牌。


  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和中国代表团国家最佳奖后,杨登辉感到十分光荣。


  “特别感谢学院和集训基地的专家教练团队和老师的培养。正是有各位领导、恩师的教导,才使自己从一名无名少年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获得者。”杨登辉说,“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,继续努力,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,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、报效祖国。”

责编:崔玮   主编:杨海波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